近日,有关部门对污染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种种“饭圈乱象”出手整治。在最新公示的一批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典型案例中,多个互联网平台因“存在大量诱导未成年人参与应援打榜、大额消费、煽动挑拨青少年粉丝群体互撕谩骂的不良信息和行为”等情况,被主管部门点名批评。
全国人大代表宋文新在发言中建议,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明星经纪公司的监管力度,对“饭圈文化”进行严厉整顿,对经纪公司和网络群体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给予打击,持续整顿娱乐圈的风气。请谈谈你的看法。
无可否定的是,“偶像崇拜”从来都有,追星也并非这些年才有的新事物,粉丝经济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正常的社会心理现象与文化现象,是文创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。追星可以给年轻人带来群体认同,也可以丰富其生活,正常健康的粉丝可以与喜爱的明星积极互动,德艺俱佳的明星可以成为青少年学习、模仿的榜样,给社会带来快乐与正能量,这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。
然而,随着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,以及媒体、经纪公司、社交平台的推波助澜,过去的个体随机行为,现在更变得系统化、专业化、利益化——形成了“饭圈”,不理性的追星行为越来越多:有的辍学追星,有的节衣缩食、啃老来为明星打榜应援,常见的是“一言不合就开撕”, 抱团刷“黑词条”辱骂其他艺人及其粉丝等等。甚至对明星围追堵截,出现“机闹”、伤害持有异见的其他群体等疯狂行为,给人造成了“从早吵到晚”“乌烟瘴气”的不良观感,“饭圈”乱象野蛮生长。事实上,这个群体也在以他们自有的方式,参与到各类社会公益事务中去。比如有粉丝群体筹资修桥铺路建图书馆;有粉丝群体设立“爱豆”粉丝公益基金,操作一系列公益项目;有粉丝群体在宁夏种了上万棵绿树,让荒漠变成了绿洲;还有的粉丝群体以“爱豆”名义捐建希望小学,成立“公益应援个站”,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购买午餐等……这些行动,都感召着更多人向上向善。不管是否愿意承认,“饭圈”的乱象丛生与“饭圈”群体展现出的正能量是同时存在的。针对粉丝文化这一特殊文化现象及经济动向,全社会都要予以高度重视,相关监管部门要及时出台相应法规予以规范。建立健全粉丝经济的风险防范机制,加强防范宣传教育,加强分类管理,厘清各方责任,加强网络文化治理力度,加大对各网络平台的指导和监督,疏堵结合,倡导正能量的“饭圈文化”。娱乐公司,以及平时艺人活跃度高的社交平台,都应该肩负起正确引导粉丝、助力营造健康“饭圈”环境的责任,让粉丝明白追星的“边界”,净化“饭圈”风气。而粉丝也要保持清醒的追星态度,端正心态,理性消费,文明追星,提高法律水平和道德修养,主动防范粉丝领域出现经济风险、违法风险,不要因为追星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。全社会齐抓共管,抵制资本对粉丝文化的投机、利用、操纵,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袭,引导追星族尤其是青少年理性追星。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,正如每一滴水都以自己的方式折射太阳的光芒。在互联网语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,具有异常充沛的能量。如何引导这些能量投射到推动社会发展的方向上去,是一个时代命题。具体方式可以不断探索,但是对这个群体予以准确的认知和充分的理解,一定是一个必要的前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