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9-09 15:59 | 发布人: 鲤见教育 | 浏览次数:198
开学伊始,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学一份“22条班规”在网上引发热议。舆情发酵后,洪都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一班规确实“过分了”,已责令相关教师进行整改,不符合教育理念的班规要删除。 当前,部分学校制定了各种奇葩的校规校纪。对此现象,你怎么看?
近年来,学校里各种奇葩校规可谓层出不穷,不管校方基于何种初衷,但是种种“拍头决策”式的规定还是令人费解。
本应该是求学之地的校园,屡屡因为类似不着边际的规定出现在新闻头条,实在是对教育事业的极大讽刺。
每所制定“奇葩”校规的学校都想修理掉学生的枝枝叉叉,以一个统一的标准面对应试教育,以流水线的方式培养学生,而这恰恰是最违反教育规律的事。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。“奇葩校规”采用的简单禁止的手段,与教育的本质是相违背的。如果一味阻止学生们之间的交流,不仅抹杀了孩子们本该拥有的食堂共餐、一同讨论、追逐奔跑的美好回忆,而且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人际沟通、情感交流上的障碍。
学校教育当然需要严明纪律,但这里的“严”,一定要建立在“爱”的基础上,且不得随意剥夺学生权益,不得肆意侵占学生私人空间,更不能以“为你好”的名义把学生捆得死死的。举凡成功的教育案例,均是宽严相济、教学相长的典范。棍棒之下,或许会出来一些亮眼的成绩,但就学生人格养成而言,仍属失败。
当然,也不排除这是疫情形势下学校教育管理趋严的原因,但阶段性的应急之举,不该成为常态性的班规、校规,更不能把“减少直接接触”泛化为硬性规定。说到底,仅仅修改“最严班规”还远远不够,根本还是要矫正教育理念,变“约束”为“尊重”,变“严厉”为“爱护”,变“管制型”为“治理型”。只有治理得当,宽严适度,进退合理,才能办好教育的事情。
好的规矩让人行走在方圆之间,并不会有束缚感;而坏的规矩却四处设限,人走在其中往往四处碰壁。学校真正要做的不是在校规上“较劲”,而是要在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上“较劲”。
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,进行招考咨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