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鲤见教育!

时政资料

谈谈“谐音梗”

2020-07-14 13:16   |   发布人: 鲤见教育   |   浏览次数:436

【理论简述】

近日,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所在地区的政府办事平台的“大名”,并引发了很多网友的纷纷跟帖,因为大家发现,这其中竟然很有“梗”。比如,湖南省的政府服务号叫“新湘事成”,广东省叫“粤省事”;最多的是“办”系列,如浙江省叫“浙里办”,重庆市叫“渝快办”等。


【题目示例】

很多省市政务服务平台的名字走红网络,原因是每个名字里都夹带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“谐音梗”。比如,湖南省的叫“新湘事成”,安徽省的叫“皖事通”……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。


【解析】

【引出话题】

过去,一说到政府政务服务,老百姓似乎有满肚子的苦水,“门难进、脸难看、事难办”是很多办事群众共同的看法。政务服务从某某政务服务平台变身为“新湘事成”“晋快办” “贵人服务”“ 吉事办”等,这样让人耳目一新的名称,说明地方政府部门在放低身段、俯下身子为群众服务。


【提出观点】

进入这样给人以倍感亲切的网站,老百姓自然会有了好心情,如果软硬件设施又很人性化,自然让办事群众喜不自胜。


【深入分析】

政府玩起“谐音梗”,折射“服务型政府”建设初见成效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,要“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”。基于此,各地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不断向纵深推进。创建服务型政府,意味着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,要从“官老爷”转变为服务群众的“店小二”,从而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,老老实实替群众办事,让群众满意。


也要看到,要让政府办事平台更好地运转起来,更好地发挥政务服务的作用,玩“谐音梗”,取个更适合互联网语境的名称,绝非全部。此前有些地方、部门为了赶时髦,纷纷开通政务微博、政府官网、政府APP等,结果却变成了一阵风,变为了盲目跟风,沦为了“僵尸网站”。


【提出措施】
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“谐音梗”玩得再好、再顺畅,如果不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,不千方百计提升为民服务水平,再好的“谐音梗”也难以让群众满意。因此,各地要以玩“谐音梗”为契机,大张旗鼓地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帮助,提高政治站位,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,从而让政府政务服务上新台阶,让群众享受到更方便、快捷的政务服务,让他们的获得感、幸福感成色更足,满意度更高。


从公众角度来说,既希望更多政务服务平台玩“谐音梗”,也希望这类平台继续增加公共服务内容,凡是能在线办理的服务最好别让大家跑腿。这需要各地政府层面继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。当然,这种改革的价值不仅是便民,还能提升政府服务效率、降低行政服务成本。


不过,政务服务平台在继续增加服务内容的同时,也不能忽视老年人群等特殊群体的情况,因为不是每个市民都能尽快熟练操作线上业务办理,还需要有关方面提供必要的线下服务,同时要向特殊人群普及操作知识。另外,还应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精简某些行政事项。


【总结收尾】

鉴于此,这些政务号除有了个好听的名字之外,也需要将这些“谐音梗”的美好寓意落实到行动中,切实提升在线服务的精细化水平,既让这些政务号“实至名归”,也让其“指尖上的公共服务”能对接民众需求。


近期课程

更多+

视频课程

更多+
关闭

在线留言

招考咨询

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,进行招考咨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