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鲤见教育!

时政资料

谈谈“地摊经济”

2020-06-01 12:24   |   发布人: 鲤见教育   |   浏览次数:228

【理论简述】

全国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,在进一步加强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,因地制宜,释放“地摊经济”的最大活力。杨宝玲建议制定统一的“地摊经济”准入许可标准、从业资格条件和商品入市手续,采取颁发资格证、许可证等方式,给予“地摊经济”与从业者的合法地位。


【题目示例】

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,一直由于影响市容环境而不能堂皇入室,但地摊经济有其独特的优势,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。请谈谈你的看法。


【解 析】

【引出话题】炎炎夏日,每当华灯初上,城市的一些夜市地摊就开了起来,这也成为市民夜晚休闲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,夜市,既方便了市民购物,也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,而“地摊一族”所带来的“地摊经济”也随之火热起来。


【提出观点】不容置疑的是,夜市的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,但不良影响又客观存在。夜市在丰富市场,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时,也给交通和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。在市区其他一些街道也或多或少存在规模不等的夜市,一定程度上对交通、环境等方面造成了影响。


【深入分析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过“帮衬”小摊小贩的经历,夏天的水果摊、冬天的烧烤档,可能是一座城市留给人们的鲜明记忆。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电影《雅马哈鱼档》,记录了个体摊档在广州的兴起,被视为改革开放激活民间经济活力的一大信号。犹记当年广州的各类集市、夜市,生机勃勃、热闹非凡,一个城市的商业基因在沉睡多年后,于夜市的盏盏灯火中,找回了“千年商都”的影子。


【列举事例】事实上,国际范儿与烟火气本来就是并行不悖的。放眼全球,从泰国清迈的周末集市,到美国百老汇跳蚤市场,再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,世界各地都有“地摊经济”。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,不仅让本地居民直接受益,也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,有些集市还成了世界著名的打卡“地标”。


  【提出对策】当然,放开“地摊经济”不意味着一放了之,城市管理也不可缺位。成都去年就开始实行街头艺人“持证上岗”,允许占道经营;同时也明确了安全前提,如不占用盲道、消防通道,不侵害他人利益,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工作等,并规定了占道时间。这些细化的举措都值得其他城市借鉴。


  【总结收尾】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,人们期待看到政策制定更加人性化。粗暴的“一刀切”切掉的是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,只有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,让微观的民愿汇入宏观的民生,才能让每个人在城市中体会到更多的归属感,在人间烟火中拥有属于自己的“小确幸”。


近期课程

更多+

视频课程

更多+
关闭

在线留言

招考咨询

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,进行招考咨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