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鲤见教育!

时政资料

谈谈“拒绝借用厕所”

2020-05-26 10:04   |   发布人: 鲤见教育   |   浏览次数:211

【理论简述】

男子到民政局借用洗手间被拒,去别处解决后,又回到民政局找工作人员“讨说法”……近日,丰台民政局因厕所风波成为舆论的风口浪尖。据报道,涉事的北京市丰台区民政局官方微博为此发布致歉说明,表示此事“确实发生过”,已对当事保安人员提出批评教育。


【题目示例】

由于找不到公厕,一位群众便向附近的某政府单位借用厕所,结果遭到工作人员的百般拒绝。请谈谈你的看法。


【解 析】

【引出话题】常言道,人有“三急”。遇紧急情况,政府机关大开“方便”之门,让老百姓借厕所一用有何不可?为什么不能急群众之所急?说到底还是没有把老百姓的困难放在眼里,没有厘清政府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。


【提出观点】政府机关本身就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,其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,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难题。包括厕所在内的一切公共设施具有公共属性,在不影响日常办公的情况下,理应对公众开放,为老百姓提供方便。


【深入分析】开放沿街单位机构的厕所,既节省了公共财政的支出,又彰显了城市的温暖,可谓一举两得。然而不少单位以“怕弄脏了”为由,紧锁厕所大门,就是不肯与人方便。开放的厕所其实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某些机构自私自利和真实嘴脸;霸占公共资源,拒绝于民方便,这些单位的厕所再干净,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依旧是龌龊的。

不要担心开放厕所会“影响办公”“不安全”。退一步说,即便不要求所有机关厕所都对外开放,但它起码应该具备“临时救急”的功能,对求助者给予必要通融。

公职单位门口的保安、大厅的前台、窗口的工作人员等,代表的可不仅仅是个人,在老百姓眼里,他们正是一个单位乃至一级政府形象的代表,他们的态度、作风就是政府机关的态度、作风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保安的问题根子上还是干部作风的问题。


【总结收尾】如厕被拒事小,暴露出的官僚主义作风事大。“为人民服务”不仅要挂在墙上,更要放在心里。“人民”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,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的集合。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一个个具体的人服务。“人民”遇到急事,求助上门,怎能不热情接待、予以方便?把为民的承诺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里,让民众在细微处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方便,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才能可知可感。


近期课程

更多+

视频课程

更多+
关闭

在线留言

招考咨询

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,进行招考咨询!